一般来说,供应端对市场行情都是盼涨厌跌的,粮食市场更是如此了。种粮人辛苦劳作,期盼着粮价上涨能卖个好价钱,而贸易主持也希望粮价上涨,从中得利。
但是最近市场的情况却有点反常。
(相关资料图)
因为市场对于粮价的涨跌情绪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近期小麦出现了大范围的下跌,但是市场对此却并不着急,而玉米近期持续上涨,但市场却变得十分担忧。
下跌不急,上涨反而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看小麦的下跌。
小麦自收割以来,行情一直就处于震荡之中,或者说涨跌震荡已是稀松平常,并且虽然小麦跌了,但是跌幅并不大,在常态范围内,所以市场的反应也就没那么大。
另一方面,对于小麦的下跌,市场是有预期的。
随着小麦的不断收割上市,企业经过一轮采购以后,库存得到了补充,均已处于安全线以内。
但需求层面却依旧低迷,一是受高温及暑假等影响,面粉消费一直不畅;二是芽麦流入饲用数量较多,挤占了需求,使得麸皮等需求下降。
面粉及副产品走货均低迷,这使得面粉企业开机意愿不高,因此采购意愿也随之下降。
再加上小麦不断上涨后,恐高情绪再次变浓,于是企业在保证安全库存的前提下,开始压价。因此,小麦下跌也是必然趋势。
小麦虽然跌了,但是其底部的支撑依然是比较明显的。
一方面是,今年小麦质量分化比较明显,优质小麦因数量减少所以深受市场欢迎,价格也较为坚挺。尤其越到后期,优质小麦价格越有支撑,这也成为了支撑小麦行情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当前粮库还在收购,且价格不低,这也明显为小麦筑底。所以,即便小麦出现回落,但回落的空间有限,这也是市场并不太担忧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相比起小麦的下跌,玉米的上涨却令市场非常担忧。虽然说粮价上涨是好事,但是持续的上涨令市场恐高心理越来越浓。
尤其是山东玉米冲破1.5元/斤以后,仍在继续攀升,甚至大有向1.6元/斤逼近的意思。这不由地令市场开始担忧。
众所周知,山东玉米的涨跌与到货车数量有很大关系,当前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原因也是惜售情绪较浓,玉米到货车数量一直维持低位,而随着市场恐高心理加重,以及玉米价格走高后,利润开始显现,部分贸易商出货意愿开始增加。一旦玉米到货车数量增长,价格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另一方面,玉米的利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国内方面,近期定向稻谷拍卖的消息不断发酵,虽然经多方分析,定向稻谷对玉米的实际影响有限,但情绪层面影响仍不可避免。
而国际方面,美农报告发布后,对玉米一片利空。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美玉米种植面积将达到9410万英亩,同比去年增加了约6%,而这也将是美国有记录以来玉米种植面积最高的一年。
于是,国际玉米价格随之下跌,进口玉米成本也随之下滑,今年8-9月的美玉米最低完税价格估算已降至2200元/吨附近,按照当前广东港口报价计算,进口美玉米利润优势十分明显。
而这还只是美玉米,今年巴西玉米丰产,而当前巴西的主要运力在大豆上,随着玉米收获增加,其仓储等短板不断显现,巴西玉米可能会进一步走跌。本来巴西玉米就比美玉米要便宜,如果价格再次下滑,那么意味着巴西进口玉米价格也将进一步走跌。
这对国内玉米市场来说都是明显的利空,所以市场对于玉米的上涨十分担忧。
一是担忧玉米可能会随时掉头下跌,并且可能是急跌。
毕竟支撑玉米上涨的因素只有库存低位以及市场处于青黄不接时的惜售情绪,并不强劲。
二是担忧玉米下跌后一跌不起,从而错过卖粮时机。
虽然说后续来看,后续玉米仍有上涨的几率,但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这种涨势即便出现,能维持多久、涨幅多大这都成为了未知数,尤其在今年粮食整体回落的大趋势下,更不敢赌市。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不妨抓住当下的机会,拆分风险,落袋为安。
本文完,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