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消息!【戏里戏外皆人生】拍摄第一部消防科教故事片《119与911》(杨柏年)
老京昆忆旧 2023-01-28 00:59:44
记得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

【秋思按】杨柏年老师,浙江镇海人,1933年出生于上海,2014年8月去世,享年81岁。1954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后,到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1960年调市局消防处后任防火监督员,高级工程师,多年从事消防文艺宣传和消防影视片创作和摄制工作。1994年退休于上海市消防局。2003年,转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军休干部。

杨老师生平热爱文艺、戏剧。系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理事:并担任上海国际京剧票房副理事长和上海春秋京剧票友社总干事等社会职务。

杨老师生前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文字集结成书《戏里戏外皆人生》,通过文字杨老师把自己毕生所学,对京剧麒派艺术的感悟,以及在票界多年的所见所闻做了很好的梳理与记录,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上海票界活动史料。因为是杨先生自费出版,印量不多,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精选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在公众号展示,通过这些文字老戏迷们能回忆当年的过往,新戏迷们则能领略当年老先生的风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拍摄第一部消防科教故事片《119与911》

中国京剧

杨柏年先生

消防宣传高潮的到来,使得我们原有的宣传形式、途径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我们必须寻求另一种新的形式来填补这一片空缺。

科长冯云彪邀请了科内老消防笔杆子李采芹、李焕明和我一起探讨消防文艺的发展规划,如何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家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解放初期,上海电影制片厂曾经拍摄过一部《消防之歌》(牛犇、关宏达等主演),曾经受到热烈的欢迎,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那么,此时此刻,何不拿出老片新放?电影的观众比起戏曲的观众来,人数便不可同日而语,宣传效果自然也就更上一层楼了。但是这盘胶片已经存放了几十年,会不会老化了?再者,电影内容和当前的宣传形势未必足够契合,可能起不到应有效果。经过反复商榷后,我们一致认为:拍新片。

同志们不谋而合。由李采芹牵头,加上我和李焕明,共同寻找素材,列出方案提纲,之后找电影导演一起写出一个剧本。冯云彪科长向处领导作了申报请求,立即得到赞同和批准。我们三人就此成立了创作小组,先从搞地区防火的同志处寻找线索,然后再深人到工厂、地区采访。经过一两个月的收集,素材已经颇为丰富,但影片怎样定性?单纯科教形式,怕这“第一炮”太枯燥,可看性没有把握;故事性太强了,又达不到宣传防火知识的最佳效果。最后我们决定定性为:科教故事片。既有消防知识的科教内容,又属故事性的结构;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可增加影片的可看性。确定后,我们立即与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取得联系,确认由他们承担制片。

科影厂派了话剧演员出身的丛硕文导演和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赵建华副导演先来和我们创作人员一起雕琢剧本。他们在电影技术方面加以精修,而我则在文艺角度多提建议。我本着麒派演绎体系中的精神,提出一些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建议:影片要有可看性,首先要有戏,不论喜剧、闹剧、悲剧都要有戏,有戏就是要有矛盾冲突,才会有剧情,才能以情动人。观众要看我们的戏,才能寓防火教育于故事情节中。然而戏的矛盾冲突必须来自人物,人物的性格、特点必须鲜明,要有代表性,人物形象写深刻了,矛盾的冲突就明显,所以还得着笔写好人物。经过研讨,大家又丰富了我的观点,创造了从玩忽职守的厂长与踏实勤恳的厂消防队长的主要矛盾展开;穿插不守本分、不坚守岗位、惹事生非的青工“路路通”与正直的青工争夺厂长女儿的支线,还加入厂长怂恿小孙子玩火、厂车间主任猛抓生产进度缺乏消防安全知识等小节戏,这样就达到了人物形象鲜明、矛盾主次分明的效果,再融入消防安全知识,就构成一个寓消防知识于故事情节中的科教故事片。

大家进一步商议片名时,反复琢磨,最后确定以故事中这家工厂的主要产品代号911、代表消防的火警电话119作为片名。就这样,1980年,一部科教故事片《119与911》诞生了。

我们邀请一些著名演员担任主角:厂长请该谐、幽默的著名滑老演员姚慕双担任,厂长太太由著名演员柳杰扮演,消防干部由消防文艺前辈李焕明担任,青工由傅海鹏、朱竹祥担任,车间主任由我相任,其他配角全由消防文艺宣传队的队员们担任。影片中还穿插了歌舞、小品等戏中串戏的场面、镜头,既发挥了宣传队的特长,也增强了多元性,加强了可看性。经过三个月的拍摄、后期制作,影片完成后,经内部各级领导的审片一致通过,首先是对这个崭新的科教故事片的形式予以肯定,最后,经文化部电影局审批,公开在全国发行共135部拷贝。

这文化部电影局审批的事情,倒也不妨一说。当年通过审批也不是件省力的事,为此我是在皇城根下足足等了36天才得以回上海复命。在与当时专门负责联系公安消防宣传的尉官千事马健民取得联系之后,我住进了6人一间的北京王府井公安招待所等候审片结果。没有如今发达的通讯设施,我只好天天往电影局跑,天天失望而归。好在招待所里住了不少同一个系统的同志,为了消磨时间,就在等待的日子里结伴逛遍北京的名胜古迹,也算是个小小的收获。36天后,终于盼来了好消息!影片由公安部转发至各省市,两个月发行了106部,不但收回了成本,还略有盈利。

《119与911》的成功,引发了全国消防宣传部门的热烈反响,接着黑龙江、江苏、河北等省的消防总队,都以不同方式邀请专业电影部门和电影工作者合作,先后也制作了好几部关于消防安全的故事片和科教片,电视片发展也相继跟上了。

我们上海也不能抛砖引玉后便停滞不前,甘为人后。我们再接再厉,又创作摄制了反映公安消防部门依靠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以推理的手法分析研究,最后查清火灾起因的故事性推理科教片《火从何来》和以火灾实例汇集分析起火原因并说明如何预防的纪实科教片《看,三次大火》等。以后又陆续创作了影片《和风浪花》、电视片《飘浮的太阳帽》、《追车》、《消防警示录》、《预警新空间》等等。

不到两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门的各种消防安全教育影视片已蓬勃兴起。为此,由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劳动总局、中国科协等四个单位联合举办了全国消防、劳动、安全的影片、电视片汇映。上海的几部影片《119与911》、《火从何来》、《看,三次大火》于1981年5月分别获得了劳动保护优秀影片奖、荣誉奖等。

在此过程中,我深感消防局领导对我的关怀重视,我几年来对消防文艺宣传及消防影视工作所做出的努力,也得到了高度的评价。1984年,我被评为“1983年度先进工作者”,1990年评上了三等功,并在1990年9月全国消防宣传十佳评选中,被评为“全国最佳消防文艺工作者”。奖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的努力得到了肯定,我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我的创作得到了肯定,这也激励着我再接再厉,为消防文艺宣传添砖加瓦。

END分享

【2021除夕直播】

《锁麟囊》

《玉堂春》

《群借华》

《龙凤呈祥》

扫码下载

整理不易 打赏随缘每周一--周六晚9:00 抖音直播【秋思听戏】 广而告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数码摄录像设备并未普及,大多票友演出都是记录在传统录音带或者VHS录像带上,因年代久远很多录音、录像带都出现了带基黏连、磁粉脱落、发霉等现象,我们在对老录音、录像的音视频采集过程中也深深感到有些遗憾。鉴于此,我们愿意为戏迷票友们服务,将一些年代久远的老录音、录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保存的更久远,又鉴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暂时只接受戏迷票友们的演出录音带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VHS录像带以及标清、高清DV带的转制要求,其它暂不接受,敬请谅解。有需要的戏迷朋友可直接联系上面和二维码、邮箱(suoln@126.com)或者在文章下面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视频

热门推荐

猜您喜欢